貨代和物流是貨物的管理業(Cargo Management)

寄語2007

 

長期以來貨代(Freight Forwarder)和物流(Logistics Provider)在大部分的亞洲國家除了日本外似乎都仍妾身未明”,始終無法將這各行業給予恰當的定位,或稱其為貨物的承攬運送人,或貨物運送的委託人,或無船貨物承運人,或貨物供應鏈服務人,或宅急配貨物配送人,或貨物倉儲管理配售人…..不一而足,都很難正確反應現代貨代和物流的服務本質特性及其業務範圍,非但使從業人員難於開口說明自己從事何種行業,也使貨物託運人不知如何合法使用這種現代貨物管理服務,更重要的是這種尖端產業本身無法在正常的環境中發展,更也困擾政府行政部門無從作正確的政策輔導與管理..

在全球化的經濟發展中,貨代和物流所代表的產值與功能在歐美地區正是頂尖的明星產業也正如火如荼地為整體經濟發展提供無限的功能與附加價值,而在亞洲多數國家尤其是港,,,中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情況環境下任由盲目畸型發展及惡性競爭,逐漸走入單純代工及結構鬆散的產業而任由多數西方現代的貨代物流公司作為整合或購併的對象,扼殺了此一新興產業在地自主成長及應有的發展空間,殊為可惜.

貨代(Freight Forwarder),十九世紀初源於歐洲內陸小國,在無法與擁有優良海港及空港的大國作正面的經濟競爭,退而求其次設法一面整合貨主(Shippers)進出貨源的運送及數量,一面協議貨物運輸體(Carriers)的運價及服務,使兩者經由貨代的管理(Management)各取所需,相輔相成,節省成本,提高效率而趨於兩利的境界並提升整體經濟競爭力.這種既整合又協議的管理功能正是執行貨代服務精神的濫觴. 簡單的說各單一貨主因各自生意競爭的特性是無法自動共同整合不同貨物之運輸而得到最佳的服務及最低的成本而必須仰賴中立但專業的第三者作出合情合理合法還要合價的有效貨物運送整合服務,同一時間貨物運送體(Carriers)雖有運輸實體(,,,倉庫等等)卻也需要有人出面為無數單一的貨主共同向運輸人協調運價及要求服務. 更何況全球經濟發展日趨熱絡,貿易條款愈形複雜,而單一的運輸服務早已無法滿足複合式(Multi-)貨物運送的要求,更需要專業的第三者對複式運輸作出服務的設計與協調及運價的估算與分派. 時至今日,這種複式運輸已屬必然,尤其現代經濟製造的分工及市場的分配依照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需求,所謂的門對門(Door-to-Door)及全程運輸解決方案(Total Transportation Solution)就非要有專業的貨代無以竟其全功了. 而現代的運輸實體(如貨輪,飛機,卡車,倉儲等)其投資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烈再也無法分身為單一的客戶作專業整體的全面貨物運送服務因而越加依賴貨代業者為其代提供整合及併裝服務以穩住客源這種唇齒關係越足以說明今日貨代所扮演的貨物管理(Cargo Management)角色.

依協會非正式的統計全球海運貨櫃運輸中有超過85%,而空運則接近百分之百的貨量是透過或經由貨代業者完成全程貨物運輸的經營管理.

物流(Logistics Provider)原屬軍事的後勤作業,戰爭中後勤始終扮演著關鍵性的作用與責任,尤其跨國戰爭,往往決勝千里外,軍隊人員,輜重彈藥,吃喝拉撒,輕重緩急,先後秩序,前攻後撤,分秒必爭…..在紛亂的戰場必須理出頭緒作出合理的判斷,帷幄籌謀此其謂並能在千里外即刻下達正確的命令,其間的專業協調參謀作業必須一氣呵成,在近代戰爭中的代表作則數韓戰(Korean War),越戰(Vietnam War),英阿福克蘭島戰役(Falkland Is. War), 中東七日戰爭(Seven-days War)以及尚未結束的伊拉克戰爭(Iraq War),這些大型的戰爭動輒兵員數千甚至數百萬,其後勤支援的龐大及複雜,路途的遙遠及計畫的慎密更史前無例也無以倫比. 如今應用在經濟貿易發展上除了既有的考量之外更不得不精打細算控制成本以符合經濟的需求及競爭的必備. 這種經營管理大量輸出輸入的邏輯資訊及概念正是物流的基本原則. 一國或地區貨物流通的形成總與當地的社會,經濟,產物,人文,自然條件及政府法令….息息相關,才能自然形成最佳的物流形態也不致造成社會架構的紛亂及社會成本浪費,這種有地區特性的物流結構不盡然符合其他地區的要求却肯定滿足當地的生態. 任何經濟貿易的貨物流通總不出主分三項即進項物流(Inbound)出項物流(Outbound)及內部物流(Internal). 整合邏輯概念(Logical Concept)及無數貨物資訊(Cargo Data)在使之與實質操作成其有效的運作以滿足客戶的要求,它本身就是一種高難度的貨物管理, 窺諸近代物流均來自歐美所謂的卡式物流(Cassette Logistics) ,按照國外目的地客戶所在當地社會的規格要求所設計的物流方式在完全不顧亞洲國家社會在地政府及企業資源的特性,去作最好的使用,難免就會擇其有用而捨其不用者,經年如此怕不社會結構或政府制度也都要改變了呢.這在貨物的流通(物流Logistics)管理經營中就不可不特別予以注意總使在地物流能妥善地與國際物流接軌掛勾以避免卡式物流所帶來不可彌補的後遺症.

貨代與物流原來具有互為因果及相互為用的連帶關係,物流可說是貨代的前置作業及後續服務,在現代貨主對貨物運送,儲存,分銷等的全程貨物解決方案的要求下,已然難分其前因後果,尤其許多大型國際貨代公司應跨國企業的要求已然跨足或延伸或整合了貨代及物流於一體以提供所謂的一條龍服務,相同的許多在地的物流公司為了滿足客戶海外業務的擴張也作相同的結構更張,購併或結盟或擴充而包含了貨代的功能,是以貨代與物流可統稱為貨物管理甚至包括財務的支援,貨物的簡單加工處理及其他可能增加附加價值的相關服務在內使貨物管理業更臻完備.

管理(Management)原是各產業的尖端事業,如財務管理,資產管理,金融管理,醫療管理等等, 貨物管理亦然對於原物料產品的特性,個別客戶的要求,整體運送的掌控,分段物流的設計,附加價值的提升,市場供銷分配的主導,運輸實體的有效運用,費用成本的合理精算都有鉅細無糜瞭若指掌的認知,匯總,分析,統合及創新的能力才可真正發揮貨物管理的功能與價值. 貨物管理業本身既非資本密集的投資(Capital Intensive Investment)也非勞物密集的投資(Labor Intensive Investment)而是絕對的知識密集投資(Knowledge Intensive Investment)的產業, 知識的整合,創新,運用才正是知識經濟中無煙囪產業的極至,如何提升整體經濟的價值也正是貨代物流的 貨物管理業責無旁貸的責任.

貨物管理業重在一個,粹取貨物交通運輸行業中各相關產業的精華而予以專業的匯總,定位,協調,統合,分析,教育,規劃,設計,執行,立法….成就該行業最大的發展,最高的產值,最低的競爭,最少的浪費並促使各相關產業間作最緊密的配合,最完善的提昇,最快速的淘汰,最有效的整合. 在民間期能透過精益求精,創新發明的態度讓貨物管理業發揮其功效,而政府更要架構博大精深,宏觀調整的法理予貨物管理業以正確的輔導.

國人過去習慣於可數的帳房價值觀却忽略了隱藏的知識價值觀對於管理的認知非常缺乏,以至於幾乎全數的資源都用於資產(Asset)的投資,反而造成嚴重却單純的資產惡性競爭,而資產的耗值無形中讓社會成本損失慘重國家經濟蒙受難以評估的折損. 管理乃是善加利用既有的資源,降低產業間的矛盾及競爭,提升產業的經濟價值,爭取國內產業升級及吸引國外產業的投資,”貨物管理業正是全業管理的核心. 期盼國內相關產業及政府相關行政部能門開始重視知識密集投資的產業並急起直追迎頭趕上西方貨物管理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影響才能在下一波的經濟競爭中至少立於不敗之地.

 

台北市海運物流承纜運送商業同業公會 前理事長

瑞可運輸集團 董事長

涂鄂良

寫於 200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