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基隆港」            鄭中洋

 

國際海運發展趨勢:貨櫃輪巨型化,貨運物流化、海港深水化。

目前規劃中,貨櫃輪最大載運14,500TEU,為現時航駛貨櫃輪6000TEU的兩倍運能,目前航駛的貨櫃輪已達9200TEU。現有貨櫃輪訂單中57%是8000TEU左右。到2010年後巴拿馬極限型的船隻(Post-Panamix)將達到682艘,是目前391艘的兩倍。麥司克航運集團(MAERSK)推出的全球首艘13,000TEU巨無霸貨櫃船將在今(2006)年9月投入歐亞航線。

國際港埠協會(IAPH)秘書長井上聰史說:「船舶愈造愈大,但港口擴建速度始終在後追趕。現在全球港口已出現嚴重雍塞現象,美國與北歐尤甚如此。」「十年內,有必要在全球物流系統中扮演要角的全球港口,吞吐量將需擴增一倍。」

2005年國際貨物裝運合作協會(ICHCA),在新加坡舉辦的產業會議中,業者表示:「全球海港在未來十年內,必須進行大規模擴建及現代化,以因應超大型貨櫃輪時代來臨。海港也必須修建更寬廣的船席、自動化貨物處理之倉儲設施、及投資更大的貨櫃起重機。」

基隆港面臨國內外的不利因素環境環伺下,台灣地域幅員狹小,腹地貨源不足。國內有高雄港、台中港南北上、中、下、互相競爭,互搶貨源,何況國內貨源不足,94年台灣進出口貨量減少6.7%。

對岸大陸沿海各港加速興建深水碼頭,次弟完成,陸續投入營運,擴建完成後不單是大陸轉口貨櫃不需來台灣轉運,屆時連國際大型航商也會因國際航線調整,棄台灣而去「海運將被邊緣化,然而若兩岸不直航,而大陸沿海港口加速擴建深水碼頭,國際大型航商將會考量運輸成本,經濟效益與全球航線布局,進出口貨直接假大陸港口輸出輸入即可,根本不必再透過台灣港口進行轉運,屆時非但沒有航商要來台灣,甚至連現有的航商也會捨我而去。

基隆港現有15座貨櫃船席,29台貨櫃起重機,然貨櫃船席中吃水最深僅有1座-14.5米,4座船席吃水13米,其餘10座貨櫃船席吃水較淺,如何能因應大型貨櫃輪需求。目前基隆港又無擴建計劃,也無增闢船席,或加深船席。每年僅編列預算辦理港池、航道及迴船池疏浚工作;如何能迎合未來趨勢,如何能提昇競爭力。據運研所指出基隆港闢建深水碼頭,不符效益,更何況台北港7座貨櫃船席將於97年陸續完工,屆時貨櫃輪將湧入台北港,造成傾斜現象。據運研所報告115年將來基隆港貨櫃運量預測值為185萬TEU。據報導對岸廈門港最具競爭力,對我業者威脅最大,2005年港埠櫃量突破300萬TEU,而且櫃量持續攀高,已晉升為世界第23大港,新建船席吃水達17米。95.7.21長榮公司7024TEU「榮慧」貨櫃輪,抵靠廈門海天碼頭,加入美西航線營運,取代原有5,600TEU貨櫃輪,長榮將在美西航線投入同型船舶4艘。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需待99年才能完成, 4座船席長150M,吃水僅16米,能否迎合將來「萬TEU級」貨櫃輪?基隆港是國內三大貨櫃港之一,在2005年是唯一貨櫃裝卸量櫃量有徵幅成長,以現有條件,來日要克守成果,繼續發展實不易,94年全世界貨櫃港排名第43名。

以個人看法,基隆港以有限資源,要提高貨櫃運量有三種途徑:

一、積極爭取現有航駛基隆港航線的轉口櫃業務:

近五年來(89-94年),基隆港轉口櫃量每年約在12萬至9萬TEU之間。94年為11萬TEU,佔總櫃量(209萬TEU)之5.30%,轉口櫃業務似可再努力提昇。基隆港目前有38家定期航線貨櫃船公司,其所經營之定期航線,連接國內外之港口數計138個。依實務經驗,業者如要增闢新航線實屬不易,須耗時約半年至一年,除非有優渥「利基」,否則須多層考量。因此如就現有航線爭取轉口櫃業務,實較易突破增加櫃量。

二、自由貿易港區內發展優質物流服務,擺脫傳統貨量競爭,吸引附加價值高的新型貨物,提高港埠效益。

基隆港東西兩岸,自由貿易港區範圍,計有67公頃土地,94年已有6家,95年有3家申請核准籌設,加入自由貿易港區事業。面對企業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業者為了快速接近市場,迅速服務客戶,必須轉型為兼具組裝製造與物流供貨的生產基地或發貨中心,以提昇在全球供應鏈的附加價值,在自由貿易區內發展物流為港埠業務的改造最佳途徑,國外早已行之有年,但在國內仍屬萌芽階段,有發展的前景。

三、面對未來兩岸直航鎖定「目標市場」-「海峽兩岸經濟區」。

95年4月「兩岸經貿論壇」提出一個以閩台為中心的經濟體,去年大陸發佈「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06-2010年,將海峽兩岸經濟區列為經濟發展重點的一部份。以福建對台地理位置優越性,成為經貿為主體,北起浙江、溫洲,南至廣東汕頭之台灣海峽西部的海域及陸地,其中包括有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廈門港將扮演三個角色,發揮對台交流平台作用,在經濟區中發揮經濟龍頭作用,發揮「先行先試」的經濟特區的優勢,基隆港地處海峽北邊門戶,為直航樞紐口岸。基隆港應組團訪問,積極招商,發掘商機,為兩岸通航預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