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快遞產業揭露中印雙邊貿易的動態趨勢          作者:聯邦快遞亞太區總裁簡力行(David L. Cunninghum Jr.)

 

19 世紀初期,早在印度還未受到殖民主義侵害,中國帝王制度尚未崩塌之際,這兩國總加起來的國內生產總值,幾乎佔全球生產總值的一半。到了 20 世紀,世界各國經濟起飛,只有中、印兩國遠遠落後,直至世紀末才初見起色。時至今日,中國與印度正重拾昔日光輝,再次成為全球經濟強國。

貿易潮流反映了經濟現況。跨大西洋與跨太平洋航道主宰海外貿易超過 100 年。儘管自 1970 年代開始,美國不再是單純的貨品出口國,使得貿易航道的方向有所轉變,但即使如此,世界的主要貿易航道在整個 20 世紀仍舊未變。

過去 30 年,隨著亞洲重拾經濟影響力,各國一直視亞洲為生產市場,為世界各地輸出貨品。中國和印度常被視為競逐最低成本生產國的競爭對手。 

然而,航空快遞產業的活動卻揭示了較為複雜的一面。全球主要貨運商迅速增加中印航線的航空快遞載貨量,而且新增的運載量轉瞬即告填滿,中國與印度越來越密切的貿易關係揭露了雙方經濟迅速融合的態勢。中國與印度的貿易關係愈益密切,將會是這 10 年間最重要的經濟大事。看情形,中、印兩國關係似乎可形成有效互補,而非相互取代。

航空快遞公司已察覺到中印雙方關係愈來愈密不可分。在某些範疇上,雙方早已是貿易夥伴,除消費品外,更包括紡織品、化學品、藥物、鋁、鐵礦和鐵金屬。1992 年,中印雙邊貿易額只有 3.38 億美元,2003 年時已成長至的 76 億美元,2004年更躍升至 138 億美元。預計 2008 年,中印雙邊貿易額將達到 200 億美元。

產業專家相信此成長仍會持續。印度於2003 年只是中國第 20 位重要貿易夥伴,至2004 年已躍升到第 12 位。目前中國是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地位僅次於美國。

身為對世界資訊科技服務愈益重要的印度,必須開拓強大的製造業以支撐其快速的發展;而中國正快速竄升為全球生產中心,需要建立龐大的服務和科技產業。兩國間更為緊密的經濟合作將可使雙方互蒙其利。

只要看看傳統的市場數據,這項結論更一目了然。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7.1%的印度躋身在全球發展最快的經濟體系之中。,隨著印度更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直至2010年相關數據可望繼續攀升。出口業約佔印度國內生產總值一成。根據印度財政部長在最近的預算案所定下的目標,國家的總出口將於 2008/09 財政年度達到 1,500 億美元。航空快遞業正利用生產商在全球採購和銷售產品的機會,協助生產商簡化供應鏈。

另一個影響中印關係的因素是兩國近年的發展狀況。過去 10 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相比之下,印度在最近三、四年才急速竄起。中國是全球接納外國直接投資(FDI)的第二大國家,投資者來自世界各地。根據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UNCTAD)的資料,中國在2004 年收到可利用的外國直接投資金額高達 606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的 1,210 億美元,但已超越了英國的 550 億美元。這項成績主要源自中國近期的快速經濟發展。同時,去年印度所接收到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只有 60 億美元,目前仍然落後於中國。

 

企業如何受惠於中、印兩國興起的態勢?

 

企業若已在中國或印度營運,就應該加快步伐,迎合兩國的貿易趨勢,並設置基礎配套設施以支援這方面的需要。航空快遞產業不但需要積極加強亞太區與世界各地的連繫,並且得強化亞太區內部的快遞網絡。聯邦快遞除了已開通新德里至上海的翌日快遞服務之外,近期內也將把歐亞航線的運載能力提升一倍,使每星期的載貨量增加了超過 850,000 磅。目前這兩條航線的營運活動已非常頻繁。

若企業尚未於亞太區設立主要業務,則應該繼續密切留意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因為在自然的經濟週期下,數年前貿易活動大幅膨脹過後,全球經濟增長正在趨緩。不過,經濟趨緩並不等於衰退。根據經濟學人智庫(EIU)的預測,未來兩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將會增長約 3%,而且大部分亞洲經濟體系於 2005 年也會有 4 至 5% 的增長。

不可否認,亞洲正在大力重塑世界的貿易秩序。綜觀早年的日本、亞洲四小龍,以至現在的中國與印度,亞洲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全球化經由產品、資產、科技、服務,以及勞動力等管道而得以實現,而亞洲則在這些範疇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顯而易見地,亞洲在全球商品貿易和資金流中佔的比例不斷增加,足以證明其影響力。中國和印度躋身全球經濟大國之列,已協助亞洲迅速在全球供應鏈建立重要位置。

展望未來 15 至 20年,我們將看到中印雙邊貿易的蓬勃發展。如果有密切觀察航空快遞遞產業的發展,對於這個趨勢,並不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