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能否為快遞產業帶來新景象?

 

聯邦快遞亞太區首席資訊總監蓮達柏勤 (Linda Brigance,見圖)

 

早在公司發展初期,聯邦快遞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施偉德(Fred W. Smith)已明確指出貨件本身固然重要,但與貨件的相關資訊亦同等重要。時至今日,社會資訊澎湃發展更印證了這句話的真知灼見。因此聯邦快遞及其他快遞物流公司,無不設法收集資訊,將之應用於附加服務上,以提升客戶服務的價值。

聯邦快遞每天往返世界各地處理超過320萬件貨件。為了迅速且準確地追蹤貨件的遞送狀況,為客戶提供加值服務,貨件資訊實不可或缺。例如為了預先完成貨件的通關工作,聯邦快遞必須於貨件仍在機上尚未卸貨時,率先將相關資訊送往海關部門,讓貨件抵達後可迅速通關,提早送抵客戶手上。 

聯邦快遞目前約聘僱有6,000名資訊科技人員,並且每年投資10億美元專門研發資訊科技。聯邦快遞此舉著眼於提升生產力和交易效率的技術,以促進日常運作,並有助公司改善經營的範圍和方式,同時有效運用貨件資訊加速運送過程,讓客戶進一步受惠。

綜觀今日社會,大部分資訊均儲存在條碼內,以快捷、可靠的方式大量傳輸,並可與其他應用系統互相支援,使資訊可隨時存取。但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出現,卻提供了另一種擷取和處理資訊的方法。相較於現有的條碼,RFID除了可儲存大量資訊外,RFID技術更是靈活,並可主動「匯報」包裹的狀況,特別適合物流業者使用。

聯邦快遞參與RFID產品和技術的測試工作已達八年之久,當中包括聯邦快遞技術學院(FedEx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與曼菲斯大學合作,測試和分析RFID技術的特性,以及其可帶來的優勢和機會。EPCglobal組織致力領導業界,制訂業界電子產品代碼標準,使RFID能融入時下運作迅速、資訊豐富的物流和貿易網絡。聯邦快遞是不僅是EPCgloba組織的成員之一,更是一其活躍的成員,提供不少實務應用的意見和經驗。

除了加入技術和業界組織,聯邦快遞並自行針對RFID技術進行大量測試工作,範圍涵蓋貨件的包裝和掃描,以檢測加上RFID標籤的貨件是否可使掃描過程更加簡便可靠,並致力於開發掃描貨件的最佳技術。此外,聯邦快遞亦與客戶合作,了解他們的需求以確保能準確釐清客戶的需求。

經過反覆測試,我們發現讀取RFID標籤資料的準確度約為75%,而讀取條碼資料的準確度則高達99%。實際應用時,準確度更可能因貨件內的物品性質(是否裝有液態、金屬或電子物品)以及標籤所在位置再降低。現階段而言,以RFID掃描和追蹤獨立貨件和托盤貨架仍有困難,距離完善發展尚有一段路要走。

然而,我們已成功測試RFID的其他多項用途有助提升聯邦快遞的營運效率,因此我們已應用於日常運作當中。我們相信RFID除了個別範疇的應用外,配合有效監督,可讓公司和客戶同時受惠。例如在美國,聯邦快遞運務員返回貨車時,只需輕按腕帶上的RFID按鈕,就可開啟車門和發動引擎。他們若離開貨車,感應器只要測定標籤越過了感應範圍,車門就會自動上鎖,有助運務員縮短使用車鑰匙的時間,雖然只是短短數秒,但若以運務員每天停車數百次來換算,所累積省下的時間,已足夠提早送達貨件,讓客戶享有更佳的服務。

目前,聯邦快遞已在美國30,000多輛卡車和貨車配置RFID標籤,監控其進出機場貨運站的狀況。此項技術亦已安裝於配送車場的管理系統內,只要貨車經過掃描器,車上物品的資料就可自動更新。

此外,我們也開始在澳洲進行RFID技術的測試,運用RFID標籤和掃描器自動檢查和匯報等候通關貨件的狀況。以目前沒有RFID標籤協助的情況下而言,聯邦快遞員工必須檢查和掃描每份包裹,在確認狀況後,才能在系統內更新包裹的資料,以提供客戶隨時查詢。

只要有效地運用RFID技術,我們可在每件等候通關的貨件上設置會主動匯報資料的RFID標籤,讓貨件可定時(例如每小時一次)向RFID掃描器或閱讀器發出訊號,顯示其仍然在等候通關的狀況。如此一來,聯邦快遞就可掌握更多有關貨件的資訊、更有效地運用員工的時間、提升員工的效率;最重要的是能提供更豐富的資訊,讓客戶時刻知道包裹的狀況。

我們在個別範疇裡應用RFID,再輔以有效監控,可大幅受惠於這項技術,且不影響遞送過程中掃描工作的素質和準確度。儘管目前我們對RFID技術的用途和發展感到滿意,但礙於其準確度低於傳統條碼,因此RFID仍不適合於聯邦快遞內部廣泛推行。

那麼RFID今後的發展該何去何從?聯邦快遞的首席資訊總監Rob Carter形容RFID為「雙十年」技術。RFID的技術推出後,往往因其涵蓋範圍廣泛而備受矚目。但市場可能需花二十年時間仔細了解技術的特性,而未能迅速取得革命性的發展, 讓人感失望。但若於十年後回首,就會驚訝於新技術或產品如何大幅革新經營管理的方式,甚至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

除了資料讀取的準確度外,RFID技術仍有多項不足之處,使其難以全面應用於供應鏈和物流領域,以及其他行業。假若RFID獲得廣泛採用,所牽涉的成本應會下降,但目前售價往往高達數百美元的RFID標籤和昂貴的掃描器價格卻令業界難以承擔。

此外,若要使RFID裝置有效運作,被全球各地生產商和營運商接納採用,收集和讀取資料的技術將是三大難題之一。很多時候物流資訊系統的運作需要管理和運用所掌握的資訊,但RFID技術與現有的系統和技術並不相容,並且缺乏統一的標準。

許多新技術的發展,往往牽涉數個改良產品或應用系統的測試階段,讓開發人員和用戶提供意見,以確保其是否能配合現有的系統運作,或是否需要增設其他功能和應用服務,不斷吸取經驗加以改良使初期的技術模式更臻完善。RFID自然也不例外,相較第一代RFID技術,第二代RFID技術(第二代電子產品代碼, EPC Gen 2)已有多項新增的優點,包括可全球通行、能於世界各地不同的監控環境下發揮優秀表現、可讀寫預設程式、讀寫標籤資料的速度更快、能於較困難的環境下讀取資料,以及可配合未來的電子產品代碼類別升級發展。

儘管新一代RFID技術已有顯著改善,但還是難以配合現行的技術使用。綜觀業界人士的意見,他們普遍持觀望態度,持續關注第二代RFID應用技術有何優點。

RFID技術確有其好處,但對大部分機構來說,轉用RFID系統並不急於一時,尤其是RFID服務及準確度問題仍有待解決。聯邦快遞相信RFID技術終有一天會普及使用,但最快也數年之後,並且端視新技術能否真正減省成本、改善客戶服務而論。